语音播报
进入五月,气温逐渐升高,“热”开始成为关键词。很多宝宝食欲不佳甚至下降 ,不爱吃饭只想喝冷饮,稍微吃多一点,又会比以往更容易积食、积热 、腹泻 。宝宝的脾胃功能会比其它时节更弱一些 ,而且夏天是最不适宜补益的季节 。那要怎么给孩子强身健体呢?
其实,最关键的 ,就是把握夏天湿热的气候特点,巧妙运用和搭配食药材 ,抓住宝宝消化好 、无病痛的时候健脾 。
炎夏健脾方的主要功效正是健脾、祛湿,所以堪称小儿夏季保健的“拳头”方剂 。在详解这个应季汤方的服用方法之前 ,我们先要弄清楚夏天祛湿还是生津的问题 。
夏天该祛湿还是该生津?两者其实不矛盾
南方气候潮湿 ,天一热,就容易形成夏天宝宝最怕的湿热、暑湿。很多宝宝在夏天湿气重、容易长皮疹,一部分原因得归咎于气候湿热 ,另一部分则是脾胃运化不利 ,湿困中焦。内外合邪 ,导致湿热发病为皮疹 、腹泻、长期积食等 。
注意,这些在宝宝体内的水湿 、湿气,是无法运化、积淤停滞在体内的“废水”,和流淌全身、滋润五脏六腑的津液有本质区别 。有些宝宝长期积食 ,水湿拥堵在身体的某些部位 ,导致其它部位缺水 ,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 ,是应该先顾护脾胃消化 、合理祛湿,再滋补津液、强健脾胃的。
所以,有些家长问 ,宝宝嘴唇、皮肤干燥 ,有祛湿功效的炎夏健脾方究竟能不能用?这需要家长更仔细辨证:看看宝宝的舌头是否胖大水滑?小肚子是否胀?平时是否会时不时腹泻?
如果有上述情况 ,这就是体内有废水积淤,炎夏健脾方是可以给宝宝适量对证服用的。此外 ,平时还可以给宝宝喝些酸梅汤生津 。
小儿酸梅汤
材料 :乌梅1个,麦冬10g,陈皮1g。
做法 :材料下锅,加约5碗水,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煮30分钟 ,加少量冰糖调味即可 。
功效 :开胃消食,生津止渴。
适用年龄 :1岁以上宝宝消化好时可服,蚕豆病宝宝可服 。
消化好时健脾祛湿 ,炎夏健脾方怎么喝?
我们先来看看炎夏健脾方的方剂组成 :
炎夏健脾方
材料:炒白扁豆15g ,土茯苓12g ,冬瓜仁10g , 麦冬8g,莲子8g ,陈皮2g。
做法:材料下锅 ,加约3碗水,文火煎煮至1碗即可 。
用量:消化好时,一个星期吃2~3次。
功效 :健脾、燥湿 、助消化 。
适用年龄 :1岁以上宝宝无病痛、消化好时可服 。蚕豆病可服 。3岁以上宝宝 ,可加50g瘦肉煲水服用 。
白扁豆
性甘,微温 ,归脾 、胃经 。能燥湿、消暑 、暖脾胃 ,是宝宝夏季首选的食材之一 。经过炒制后,它的收涩、祛湿的效果会更强 。
要注意 ,白扁豆适量吃些可以健脾 ,但吃多则容易消化不良,需要控制好量 。如果大便比较干 ,建议白扁豆减量或去除。在炎夏健脾方中 ,白扁豆要和补气的陈皮搭配 ,才能更好发挥它的功效 。
土茯苓
味甘、性平,归肝 、胃经 ,有清湿热,去湿疹的功效,是给宝宝强力除湿的好选择 。
冬瓜仁
性凉 ,味甘,可以清热解毒 ,利尿退肿 。
麦冬
甘 ,微苦,微寒 ,归心 、肺 、胃经。在夏季肺胃阴虚、心阴不足时,可以养阴生津 。
莲子(去芯)
性平,味甘,归心 、脾、肾经 。唤醒脾胃、安神补中 。体虚宝宝常感乏力 、怠倦,莲子能缓解 。注意磨粉之前要去芯 ,否则吃起来会苦 。
陈皮
药性甘温 、味苦辛 ,温可养脾 、辛可醒脾 、苦可健脾 ,具有行气、理气的功效。
但陈皮在行气的同时也会破气、耗气 。大量长期使用,反而会损耗宝宝的正气。一般以1~2g ,1周内服用不超过3天为宜 。
这6味中药材彼此搭配,就能在夏天给宝宝健脾,燥湿 ,助消化,起到比较好的保健作用 。
许教授小贴士
虚寒重 、易积食,药材可以这样换
在炎夏健脾方中 ,冬瓜仁是比较偏凉的 。如果宝宝平时一吃寒凉的东西就明显容易拉肚子 ,不妨把炎夏健脾方中的冬瓜仁换成10g木棉花 ,变成小儿健夏方 。益气的效果虽然会稍弱一些,但同样能够起到祛湿的功效,不会让明显虚寒体质的宝宝拉肚子 。
如果宝宝比较容易积食 ,也可以把汤方中冬瓜仁 、麦冬换成善于清热消积的独脚金和健脾和胃的鸡内金(各5g) ,健脾的同时预防积食。不过,这样更换后 ,新的炎夏健脾方消积能力比较强 ,本身会稍带一些“破气”的副作用 ,所以气虚宝宝不建议这样换 。体质健康的宝宝也不宜这样多吃,1周1次就可以了 。
再次提醒各位家长 ,消食导滞的中药材不是保健药,长期无节制地消食 ,反而会损伤宝宝的身体,导致脾胃越来越虚弱。比如我们讲过 ,一吃撑就吃保济口服液 ,是不对的。
气虚宝宝换个方,一字之差,健脾同时还补气
炎夏健脾方适合任何体质的宝宝 ,在消化好、无病痛时服用 。如果想体质气虚的宝宝在健脾的同时,更专精地补气,还可以选择另一个夏季应季汤方——安夏健脾汤:
安夏健脾汤
材料 :五指毛桃8g 、太子参6g 、炒白扁豆15g、荷叶6g 。
做法 :材料下锅 ,加约3碗水,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煲至1碗即可,可加黄糖调味。
用法 :1周1~2次 。
功效 :健脾胃,祛湿气 ,补正气 ,生阴津 。3岁以上宝宝可加50g瘦肉煲水服用 。
五指毛桃
性平味甘 ,入脾、肺 、肝经,能比较平和地帮宝宝健脾益气 ,祛湿利水 。
太子参
性平味甘 ,益气但不升提,生津而不助湿,扶正却不助邪,补虚又不峻猛 ,是给宝宝补益的佳品 ,更是最适合给宝宝服用的参类 。
荷叶
很多家长以为荷叶很寒凉 ,其实荷叶是偏平性的,有清暑化湿 ,止渴生津 ,宁心安神的功效 。
这3味药材 ,再加上专祛暑湿的白扁豆,可以给宝宝健脾、祛湿、生津 、补气全面兼顾 。特别适合气虚质的孩子 。
总结 :在宝宝消化好 、无病痛的时候,任何体质的宝宝都可以喝炎夏健脾方健脾祛湿;出汗多 、皮肤易干燥 ,在喝炎夏健脾方期间,还能喝小儿酸梅汤补津液;虚寒明显可以换一味木棉花,变为小儿健夏方 ;容易积食就换独脚金和鸡内金 ;如果宝宝气虚明显 ,可以喝安夏健脾汤 。
夏天暑热,重在一个“安”字 。想让宝宝安度夏天 ,就需要家长多储备夏季儿童保健知识 ,从衣食住行 、情志、医疗多方面为宝宝保驾护航 。在呵护好宝宝消化的基础上 ,这几道方剂可以对症煮起来了 。
资料来源 :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
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。